第(2/3)页 冯云霞对秦椒很熟悉,一眼就认了出来。 但看到石柱红的时候,她却迟疑了下:“这个是……二荆条?” 她店里用的辣椒面,就是用秦椒和二荆条混合起来的。 “不是,这是石柱红,出色的,香气也比较好。 那个是灯笼椒,主要是出糊香味的。” 李启文给她介绍了下,就问:“店里的花生芝麻盐呢?” “在这。” 冯云霞端来了一个瓷碗,碗里装着大半碗用炒熟的花生、芝麻磨碎之后,和盐混合起来的料。 这碗花生芝麻盐,就是老妈面馆之所以能屹立这么多年的重要法宝之一了。 “我配一份我的辣面子配方,你看着啊!” 李启文拿过了一个小碗,往碗里挖着辣椒面,一边讲解:“我这个辣面子配方,很简单,秦椒面8勺,石柱红4勺,灯笼椒2勺,花生芝麻盐1勺,拌匀以后泼油就可以了。” 高天风举着手机在一旁拍摄着特写,一手举着补光灯。 他知道,如果李启文想保密,就不会让他拍。 而李启文让他拍,就意味着李启文没打算保密。 直播间里,听到了配方的观众纷纷在评论区发着弹幕,记着配方。 李启文搅拌着碗中的辣椒面,一边回头给观众解释:“大家记得我之前说过的调味料配比规律么?就是君臣佐使。 这里的辣椒面配比,也是用了君臣佐使的配比原则。 不管什么调味,君臣佐使的配比用量,一般都是8:4:2:1。 按照这个用量来配比,味道一般都不会出错。” 看着他面对镜头侃侃而谈,冯云霞满眼惊讶。 这小子大学没白上,还真学会不少东西啊! 将改良后的辣椒面搅拌均匀后,李启文就拿过一个小碗,挖出了一勺辣椒面,洒在碗底,然后来到了灶台前。 秦省的面馆灶台上,一般都会有一铜盆的菜籽油,用小火加热着,维持着七八成的高温。 做油泼面的时候,面下好捞出来,撒好辣椒面,舀起一勺热油一泼,就可以出餐了。 饭点过了,老妈怕浪费燃气,就把火关了。 李启文打着火,等待油温升高的同时,从随身的包里取出了一包晒干的植物。 它是一条条细长的茎叶,被晒干成了褐黄色。 “妈。” 李启文把这包植物交给了冯云霞,叮嘱:“以后你再烧油的时候,放一些这个进去。” 老妈接过植物,一脸疑惑:“这是个啥?” 李启文笑了:“这是咱家面馆以后的秘方。” 说着,他眼看油温升高,就取出了几根,丢进了油锅里。 滋啦~! 植物茎叶周边泛起了细微的泡沫,在油炸之下,散发出了一阵特殊的清香。 将其略炸了一会儿,等到香气出尽,李启文就把它捞了出来。 随后,他舀起一勺热油,就泼在了小碗里。 滋啦~~! 第(2/3)页